2022年9月19日 星期
昭通新闻网首页 | 版面导航 | 标题导航
第01版:头版






版面导航

第01版
头版

第02版
综合新闻

第03版
阅读昭通·纪检监察
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
水富家庭农场推动乡村振兴
 

本报讯 (通讯员 董莉莉) 近年来,随着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一个个“小”农场在现代农业转型中崭露头角。小小的家庭农场让农村有看头、农业有奔头、农民有劲头,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。

9月7日一大早,笔者在太平镇太平村16组李子种植户陈正兵家的果园里看到,他们夫妇俩正忙着新一轮的锄草、修枝、施肥,为来年的丰收做足准备。

2016年6月,在镇政府的鼓励引导下,陈正兵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152亩李子。几年来,他们不断学习李子种植技术,了解销售市场,严格按有机农业标准化技术种植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如今,农场里栽种的五月脆、蜂糖李、半边红等多个品种的李子因果形好、口感脆甜,吸引了不少外地水果经销商慕名而来。

“2022年,我家的果园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。只要我们有需求,农技人员都会到果园里指导我们修枝、疏果、防治病害等,帮助我们解决问题。现在,发展信心和干劲更足了。”陈正兵的妻子袁义敏高兴地说。

云富街道高滩村村民杨宜虎的养殖场在2022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,今年出栏肉牛110头,产值达360万元。他家在养殖肉牛时,将每天产生的粪便无偿提供给附近的村民作肥料,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,做到粪污“零排放”,还产生了示范效应。

“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便大约1吨,5公里范围内的村民需要拿去作农家肥的,我们会亲自送去,5公里以外的村民会自己来装运。粪便虽然臭,但供不应求。”杨宜虎的妻子范仕容笑着说。

目前,水富市共有规范家庭农场77户,预计到2025年可发展到154户,达到每个村5户以上。家庭农场的兴起,让特色农业成为有盼头的产业,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。

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
   第01版:头版
   第02版:综合新闻
   第03版:阅读昭通·纪检监察
   第04版:公益广告
追求卓越为昭通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
盐津撂荒地 变蔬菜种植“聚宝盆”
威信回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
让高质量就业成就精彩人生
水富家庭农场推动乡村振兴